本经受邪,有中面、中膺之别。参、甘、大枣之甘,佐旋复以泻虚火;生姜之辛,佐半夏以散水结。
吐多,去术加生姜。 其穴在足内踝后跟骨上动脉陷中,主手足厥冷、寒至节,是少阴之原。
不明少阳脉证,则不识少阳中风;不辨少阳脉状,则不识少阳伤寒也。太阳证罢,是全属阳明矣。
无犯胃气,及上下焦,必自愈。厥阴中风,脉微浮为欲愈,不浮为未愈。
欲知之法,少与小承气汤,汤入腹中转矢气者,此有燥屎,乃可攻之。且少阳属木,邪在少阳,惟畏其克土,故无下证。
若下之,阳气扰于胸中故满,中伤胃气故哕,下焦虚不能制水,故小便不利也。 此自汗出,为内热甚者言耳,接遗尿句来。